划拨用地和出让土地是两种不同的土地供应方式,它们在中国土地使用制度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。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划拨用地和出让土地的主要区别。
划拨用地和出让土地的主要区别
1、土地取得方式
划拨用地:划拨用地是指***无偿将土地使用权赋予用地单位或个人,这些土地使用权通常用于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项目,例如道路、桥梁、学校、公园等,以及某些经济适用房、廉租房等居民住宅。划拨土地的取得方式相对简单,主要通过***审批手续完成,不涉及市场交易行为。
出让土地:出让土地是指***通过有偿方式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土地使用者。出让方式主要包括招标、拍卖和挂牌等形式,由市场机制决定土地价格。出让土地通常用于商业、住宅、工业等用途,买受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。
2、土地使用权期限
划拨用地:划拨用地大多没有明确的使用期限,基本上是长期或者与项目存在时间一致,但随着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》的逐步完善,也有相关规定指明一定年限使用后需要进行审批或有条件续期。
出让土地:出让土地使用权则是有明确的期限,根据其用途的不同,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也不相同。例如,商用土地通常为40年,居住用地为70年,工业用地为50年等。期限到期后,使用者需重新申请续期并支付相关费用。
3、土地用途和管理
划拨用地:划拨用地的用途通常是公益性或社会公共服务项目,***对于该类土地的使用和管理较为严格,不允许擅自改变用途。如果需要改变用途,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审批,符合土地用途管控的规定。
出让土地:出让土地的用途既可以是商业开发、居住、工业,还可以是其他经营性项目,限制相对较少。虽然也需要符合规划用途和相关规定,但灵活性较大,开发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。在土地出让合同中,土地的使用性质和开发建设要求会有明确规定,一旦违约会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。
4、土地收益和财政收入
划拨用地:由于划拨用地的土地使用权是无偿取得的,***没有直接的财政收入。划拨用地的财政收益主要体现在后续使用过程中,如企业税收或公益事业的社会效益等。
出让土地:出让土地的土地使用权是通过有偿取得的,***可以通过土地出让金获取直接的财政收入,这部分收入可以用于城市建设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,是地方***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。
5、土地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
划拨用地:划拨土地的使用者因为没有支付土地出让金,所享有的权益较为有限,尤其是在土地抵押、转让等方面有较大的限制。划拨土地一般不允许进行二级市场的交易,或者需要经过层层审批,手续复杂。
出让土地:出让土地使用权人具有相对更大的自主权,土地使用权可以合法转让、抵押、出租等,形成市场化的运作。同时,出让土地使用者务必遵守土地出让合同中的各项规定,带有更多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负担。
小编总结:关于划拨用地和出让土地的主要区别就介绍到这里了,看完之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,可以关注本站资讯。